第五章1

长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说话到位事半功倍最新章节!

    急缓得去事到临头会说应变话我们提倡说话之前要先动脑子,避免说些不合时宜、让自己下不来台的话。但好多事情并不是按部就班、以统一的模式在发展,谁都会碰上一些猝不及防的事情,这就需要你能随机应变,急话缓说也好、缓话急说也好,以恰当的语言应对,才能化“险”为夷。

    1。明话暗说缓脱困

    ——面对窘境的应变说话技巧

    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一定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说文化层次的不同,有人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有人是博学多才的教授。知识水平不同的人,表达同样的意思,说出的话却大不相同。同样,他们理解同样一句话的意思也不大相同。我们常常听到“三句话不离本行”这样的话,如果能针对各种人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而采取相应的应变方式与他们对话,势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往今来,以口齿伶俐、铜嘴铁舌化险为夷的例子真不少。针锋相对需要敏捷的口才,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抓住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但保持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还能使对方狼狈不堪而再也不能轻辱于你。

    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为交际双方是一种积极的参与,而非刻板、机械的迎合,所以交际情景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面对变化着的情景,尤其是仓促而至的窘境,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语言表达手段,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明话暗说就是很有效的一种。

    首先是自嘲式的明话暗说。在交际中,有时会碰上因为自身的缺点或其他原因而出现的尴尬事,要是你懂得“自嘲”,巧妙地“揭自己的短”,反而会使自己败中求胜,树立良好的交际形象。

    麦克阿瑟一贯以傲慢著称。有一次,杜鲁门会见他时,他不慌不忙地取出烟斗,装好烟丝,取出火柴准备点燃的时候,才问杜鲁门:“我抽烟你不介意吧?”

    麦克阿瑟显然并不是真心征求杜鲁门的意见,这使杜鲁门十分难堪。因为如果现在表示很介意的话会显得有点霸道。

    此时,杜鲁门看了看麦克阿瑟,说:“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杜鲁门的这番自嘲,不但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而且还向美国人显示出他的大度与宽容。还有,他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地位上,可博得美国大众的同情与支持。

    再就是借物说事式的明话暗说。在交际中,常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来说明某种道理或者摆脱困境,或以某件能与话题搭上关系的物品来进行对比,达到一种形象化的效果。

    在民间,有一则关于蒲松龄的传说:

    有一次,蒲松龄到王大官人家去做客,被众人推到了上座,但独眼的管家却从下席开始斟酒,有意把他落在一旁不管。王大官人也想故意作弄他,端起酒杯朝他说:“蒲先生,喝呀!”

    蒲松龄端坐不动,他笑着说:“大家先别急着喝酒,我说个笑话给大家助助兴。我刚出门儿,碰到内人正用针在缝衣服,就以针为题即兴做诗一首,现在念给大家听听:‘一头尖尖一头扁,扁间只有一只眼。独眼只把衣裳认,听凭主人来使唤。”’’

    大家听了,一齐朝独眼管家看去,极力强忍笑意,于是大声叫好。这样一来,反而使王大官人及其管家狼狈不堪。

    蒲松龄借用了针的形象,尖锐地讽刺了想为难自己的王大官人及其仆人,不但保全了自己的尊严,也让捉弄自己的交际对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生活与工作中,你也可以借身旁之物摆脱困境,让左右为难的自己找到台阶下。

    如果某人在你的办公桌前滔滔不绝,而你却不能耽搁太多的时间;如果喋喋不休的人是下属或是朋友那还好办,偏偏又是得罪不起的人物,你怎么办呢?

    你可以写个纸给同事小林:“到隔壁的办公室打个电话给我。”

    用不了几分钟,电话响了。你可以大声说:“什么?马上去!这儿有位很重要的客人,什么?不去不行?那……好吧。”

    一般来说,那牢骚不已的来客会示意你赶快去。如果他没这么说,你也可以假装满心歉意,送走来客且不会伤了他那可怜的自尊。

    作为女性,经常有男士的邀请,如果想拒绝又不伤对方的心,办法有许多种,借物脱困无疑是其中的妙招之一。

    例如,有位男士走到你面前,说了一句:“欢迎你参加!”然后就把一张入场券递给你。这时你想拒绝他,又要让他下得了台阶。你可从皮包里拿出笔记本,打开一看,不论看到什么,都可说:“哎呀?我和小张约好今天去购物,你只有和别人同去了,不过还是很谢谢你。”

    使用笔记本,给人错觉上面记着自己的时间安排,婉言拒绝了对方,达到了自己的交际目的。

    还有拆词换字式的明话暗说。在说话时,如果把一些完整的词拆下来讲,可以表达出另外一种意思。

    拆词换字常是对某词的拆解而重新组合或者对对方的话稍加改造,获得了与原意迥然相反的意思,从而掌握了对话中的主动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繁话简说快避险

    ——快速应变的说话技巧

    有时你面对一个突发事件或一个刁钻的问题,不知所措固然不行,试图一五一十地把问题解释清楚也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时最好面不改色心不跳。同时迅速作出反应,以简单而又能避其锋芒的语言化解。

    19r72年5月,在维也纳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弗兰克尔向基辛格提出美苏会谈的“程序性问题”。

    “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基辛格回答:“我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顿时哄然大笑。

    那位记者发问的方式是选择提问,如果基辛格照他那样选择其中一个来回答的话,都不算是妥当的。基辛格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机智地摆脱了尴尬的困境。

    我们不可能梦想有一种完美、和谐、符合逻辑的人际关系的存在。现实中,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一些无法料到的困境,譬如说失言、恶意谣言、被冒犯等。

    当你拿起一件精美的装饰品,问主人关于它的来历,他回答说:“这是我曾祖母的遗物。”这时,你却不小心把它掉落在地上,打得粉碎;当你应邀参加一个家庭宴会时穿得西装革履,而其他人却是简单的便服时;当你在人们面前发表高论,人们却在小声散布谣言时……

    这些事情显然令你面子上非常难堪,你不能够视若无睹,而应该及时补救,以摆脱尴尬的困境。

    第一种情况下,你应向主人道歉,相信他会谅解你内心的难过。然后,你第二天就到商店寻购礼物,直到找到合意的为止,把它送给他,并附上一封短笺说明你知道这不能弥补他的损坏之物,但你希望他能喜欢它。

    第二种情况,为了更好地融洽当时的环境气氛,你可以除去外套,并表示你必须参加另外一个约会,又必须及时到达,这样可以免去更衣的时间。

    至于第三种情况,明智的做法就是不加理睬,继续你的发言。就算是下来之后,也不要辩解,因为你越是在公开场合为自己辩解,人们就会越相信那些谣言,真是越抹越黑。有许多很有才气的人,都是被恶意的指控所陷害,又拼命去解释,结果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因为只要你一开始顶嘴,马上会丧失别人对你的同情和支持。

    有一次,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寄给丘吉尔两张戏票,并附了一张纸条:“来看我的戏吧,带上一个朋友,如果您有一个朋友的话。”

    丘吉尔回复:“我很忙,不能去看首场演出,请给我第二场的票,如果你的戏会演第二场的话。”

    丘吉尔好像总是受到来自各方的恶言攻击。一次会议上,一个女议员狠狠地对他说:“如果我是你的妻子,就在你的咖啡里放毒药。”

    丘吉尔马上说:“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就马上把它喝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