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一起种田,送新草帽

不是西红柿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年代:老子在1978投机倒把最新章节!

    黑市人来人往。

    有的只是看看,没有自己买的东西就走了。

    有的买了东西,快步离开。

    卖东西的坐在两侧,一声不吭。

    有人来了,就交流两句。

    没人来,就静静的坐着。

    张二狗找了个地方,没有卖东西,先观察观察。

    卖东西的人都很警惕,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小心翼翼。

    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像是惊弓之鸟似的。

    就怕红袖章突然出现,准备逃跑。

    张二狗看了一会儿,觉得这个生意可以试试,但是也是小打小闹,觉得没啥意思。

    还是得别人帮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但还是找了一个角落里,取出了数百块机械手表,拿了块布往地上一摊,百块手表放在上面。

    不能叫,所以只能等着顾客自己上门来。

    时不时的有人过来望一眼,问了价,一百二十,就走开了。

    也没讨价还价,应该是没有买的兴趣,不然不会不讨价还价的。

    “老板,多少钱一块?”

    终于有位男子上前问道。

    张二狗抬头看了一眼,是位年轻小伙:“一百二十,不要票。”

    小伙子想了想,看了看,想要又不想要的样子。

    张二狗看的出来,对方应该钱不多,想买又怕把钱花没了,不买心里又痒痒的,犹豫不决。

    “能不能便宜一点?”最后小伙子还是讨价还价的问了句。

    张二狗想了想:“好,那就一百块吧。”

    小伙子一喜,马上从口袋里掏了几下,才取出一叠钱,有十圆的,五元的,一元的。

    数了几遍,取回了几块钱,交到他的手中。

    又取过自己挑选的手表往手腕上一戴,看着秒针一秒一秒的往前跳跃着,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然后开心离去。

    张二狗只是笑笑,在这年头,三转一响都是新鲜玩意儿,就没有人不喜欢的。

    只是贵,又要票,一般买不起。

    有了一个开头,就有更多的人来。

    直到收摊,卖了三十来块表。

    没摆多久,所以才卖了这么多。

    ……

    半个月后。

    张二狗才离开了市区,又去了另一个城市。

    这样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卖,钱包也慢慢鼓起了来。

    当然不是一个人卖,一个人卖卖不了多少。

    每到一个城市里,张二狗就会叫上几个同样做生意的人,给他们让利几五块、十块的,就没有人不接的。

    ……

    时间到了1980,农历七月,时间已经两个月后了。

    除了卖电视机等,还卖大米、面条等。

    粮食可以大量批发,转个手就行。

    没办法,如果不积累积蓄,这边就没有本钱买东西过去了。

    所以不得不努力挣钱,亲自出马。

    张二狗在外面奔波了两个月,不得不回家一次。

    算了算,袁圆园已经怀孕七个月了,八到十月应该就能生。

    九个多月差不多就能生,八月的也有,但可能是早产。

    十月才算正常。

    十二月的,就有点超常了。

    袁圆园每天望望门外,等着他回来,一直等了两个月没回来。

    看着自己的肚子一天天变大,有些着急。

    虽然知道他是出去干活去了,不是一天两天能回来,只是担心这么久没回来会出什么事情。

    张二狗骑着自行车赶回家里,已经是下午三点,但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到了隔壁看看,二丫他们也不在家里面。

    袁圆园不知道,但暑假期间,应该是和二丫她们下地去了。

    小丫七岁,但是还没去上小学。

    不过明年他八岁,应该就要去上。

    这年头上学的话,相对比较晚。

    早的八、九岁,晚的十岁的都有。

    主要是这年头在农村,一些人对上学的概念还不是很强。

    相对来说,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比较少,如果哪个村庄里的孩子能考上一个大学生出去,那绝对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存在。

    会成为村里的标杆,年轻女孩们的梦中情人,争先恐后的抢着嫁。

    那是真的吃香。

    物以稀为贵,不是没有道理。

    就业门槛相对也低的多。

    什么东西一多,门槛就会一步一步往上抬,直到抬到人们望而却步的地步。

    就比如一个好的职位,一百个人或几百上千人去应聘,竞争,结果是什么不言而喻。

    有人脉的可能能搭个顺风车,没人脉的,那就要实打实的能力,过关斩将,1VS1000,这竞争压力不可谓不高。

    反过来,十个岗位只有一个人应聘,那绝对是十个岗位争先恐后的抢一个人。

    什么门槛啥的,连人都没有,还扯什么门槛,那不是扯淡吗。

    先不说那些高大上的工作,就拿这个年代的普通职工来说,要想进企业,也是讲条件的。

    因为工作岗位比人口少的多,所以人们削尖脑袋想挤进去都进不去。

    张二狗觉得,能读书还是多读点的好,毕竟未来都是高新技术时代。

    羊山村现在,是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的,也没有这个能力供。

    不说大学生,连高中生都屈指可数。

    上了初中的都不多。

    能上完小学毕业的,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都是家长不让去读,而是有不少孩子自己也没有上学意识。

    主要是学校不自由,从小自由自在惯了,每天蹲在学校就跟坐牢似的,一心想着出去玩。

    张二狗还记得奶奶讲过父亲小时候上学的事情,因为贪玩而不去学校,逃学和村里孩子打架,结果被爷爷从村头追到村尾。

    也是时代造成的,连饭都吃不饱了,哪还有读书的念头,孩子一大就赶下地挣工分,不然没工分分不到粮食就得挨饿。

    所以有些事情还得去看根本,而非表面现象。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既存在,就有用。

    不管是农民、还是工匠或是工人、企业家,国家部门机关。

    小有小用、大有大用。

    张二狗把自行车停好,也是骑累了,就坐在门槛上休息,时间还早,打算去村小学看看去。

    突然想到自己来羊山村已有一、两年的光景,还未到村小学去看看。

    正好趁着这个空闲,就去学校探探好了。

    顺便掏出自己的手机,虽然在1980没有网络用不了,但打算偷偷录制个短视频,拿到那边去发抖音,绝对是真实版本的年代素材。

    张二狗才出门,就看到小丫推着轮椅从村中出来。

    上面坐着老王,三人六目相对,都笑了。

    七月份,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所以一出门身上就冒起了汗来。

    不一下,就汗流浃背。

    还好有些风,不然就更加的热。

    “小张,什么时候回来的?”老王开心问道。

    小丫赶紧迎上来:“大哥,我快想死你了。”

    张二狗摸了摸小丫的头,就像自己的小妹一样。

    而现在二人的关系,差不多是兄妹。

    “小妹,我去村小学看看,你们要不要去?”

    “大哥,我要去。”小丫拉着他的手摇来摇去。

    “那就一起去看看。”老王笑着道。

    张二狗微笑,推着老王往村口而去。

    三人顺着村里的黄泥马路,很快就来到了村小学门口。

    学校,就建在村口的田野边的一块空地上。

    面积不大,几间土墙的房子,一格一格的,把每个年级相隔了开来。

    教室内有些老旧的桌子板凳,中间是操场,四面栽种着些法国梧桐树。

    已经长的非常大了。

    中间是小广场,四面八方用石头垒积了一圈围墙。

    张二狗推着老王在学校转了一圈,才道:“小妹也七岁了,明年八岁,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老王点点头:“是呀!时光过的真快,眨眼之间,小丫就已经七岁了。”

    触景生情,又想起了已去世多年的妻子。

    “爸,大哥,小丫也要来上学吗?”小丫好奇的问道。

    对于上学,她还是不太清楚是什么。

    只知道村里比她大一些的小孩子去了学校,会写字、从一能数到一百,还会唱一些以前她不会唱的歌。

    张二狗点头道:“是的,明年就去。”

    哈哈哈~

    小丫不知道上学是什么样子,但听到自己能上学就非常开心。

    老王看了看小女儿:“大丫、二丫都没有机会念多少书,三丫算是小学毕了个业,希望小丫能多读点书,上个初中毕业也好。”

    对于他来说,高中、大学太遥远,所以也没对小丫的期望太大,女娃儿能上个初中在村子里已经是少有的。

    就算是男孩子,大多数也就是个小学、初中毕业。

    最多上个高中。

    但大多数,还是早早弃学,和父母下地干活。

    而且这个年代,想上个高中也没那么容易,考不上连高中也没得读,没有办法。

    张二狗也没有接老王的话,有这个心就行了。

    如果小丫想读,会读,都会支持她念下去,能考上高中、大学就更好。

    回家之后,二丫、袁圆园、三丫还未回来,老王说是下地干活去了。

    现在第二季庄稼已经栽种下去,需要除草什么的。

    张二狗把老王推回家里,扛着一把锄头就向田野中而去。

    果然,远远的就看到三个人的身影在自家的田间拔除田里的杂草。

    而且田野中,每家每户的田里村民们大人带着孩子也在田间地头忙忙碌碌着。

    现在分田到户,都是个干个的活儿。

    张二狗笑了笑,快步走了过去,来到了田头,立于田埂上道:“圆圆、二妹、三妹,我回来了。”

    三人闻声,赶紧回头一看,脸上立即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赶紧走了过来。

    张二狗看着三人幸福的笑容,汗流浃背的,身上还有不少泥水,这就是农村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大哥。”

    “狗哥。”

    三人叫了句,笑容满面的望着他。

    突然取出三个帽子,交到了三人的面前:“刚买的新草帽,一人一个。”

    草帽轻便,实用,不重,往头上一戴,是农村干活最实用的遮阳道具。

    两边有两个小孔洞,穿着红色的、黄色的尼龙绳子,系着不会被风吹掉,也是防止低头干活时从头上掉落下来。

    “谢谢大哥。”二丫接过新草帽,笑口常开,马上试戴起来,非常开心。

    三丫也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马上戴在头上,转来转去,找好方向,马上系上了戴子,转来转去的让张二狗看看好不好看。

    袁圆园戴上丈夫新买的帽子,看着张二狗脸上也堆满幸福的笑容。

    不过挺着个大肚子出来干活,确实是不方便。

    现在两家人不分彼此,自从张二狗与二丫、三丫义结金兰后,两家人就合并为一家了。

    干活一起,工作一起,住一起,吃饭也在一起。

    所以种庄稼也一起种。

    张二狗摸了摸三人的头,自己也是戴上草帽,下地也和三人忙活起来。

    干了一会儿。

    时间已经五点半,不过现在是七月份,天黑要到七、八点,所以五点钟还比较早。

    干到六点半,张二狗叫上三人就收工回家做饭吃了。

    为了犒劳犒劳几人的辛勤劳动,张二狗亲自下厨为几人准备美食。

    ……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二狗就和二丫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直到三天之后,才终于把活干完,张二狗也就好好的休息了一两天,缓缓气。

    平时,二丫、三丫就种种菜,浇浇水,施施肥啥的,蔬菜才长的好,才有菜吃。

    张二狗和她们干了几天的活,每天也是汗流浃背。

    热是真的热,秋老虎可不是闹着玩的。

    中暑都有可能。

    袁圆园已经怀孕七个月了,行动不方便,张二狗就让她先休息着,没让她再下地干活。

    至于二丫、三丫的辛苦,张二狗会补偿她们的,给点钱作为奖励。

    伙食弄好一些,补充她们的营养。

    一起吃,油水是不用说的。

    菜油、花生油、玉米油随便用。

    一日三餐都有肉吃,伙食好了,姐妹三人、老王的身体也养好了,脸上,身上也长肉了,红光满面的。

    二丫、三丫也就更加光彩照人,各方面发育也良好。

    二丫今年也已经十九岁、三丫十七岁、正是青春期的少女,像花儿一样,身上也已经有了成熟的气息。

    农村的女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就差不多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不管在哪里,这年代结婚都比较早。

    说实话,如果二丫、三丫找到对象嫁出去,他这个当大哥的还有些舍不得。

    但话又说回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年纪大了,拦是拦不住的。

    如果二丫有了心上人,张二狗会祝福她,作为娘家人,还会随她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