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王孙墓

一路灯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穿越之落宝金钱最新章节!

    这座古墓原本被认定为明末古墓,随着发掘的渐渐深入,古墓的规模制式逐渐清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而它的陪葬礼制清楚的告诉调研队,它是明末王侯的墓葬。

    历史专家立马寻找文献,以确定古墓主人身份。这时的历史研究资料并不丰富,建国后战乱带来的创伤使得国家全力恢复生产,肚子都填不满又有几个人有闲情研究历史呢?

    好在随着出土陪葬品的增加,古墓主人的信息得到完善,最终确定这是一位极得宠爱的郡王之墓,也就是王孙墓。

    经年的地形变换给这座王孙墓带来的很大的破坏,不然也不会让郑金宝轻易的挖出盗洞。大量的易碎品已经只剩碎片,这些精美的古瓷片静静地埋在土坑中,等待被发掘。考古人员企图拼凑它们原本的模样,可惜成功的寥寥无几,林安雅在这时忽然有了几分明悟。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凭借着空间的物资和能力,摆脱了惊慌不安的躲藏生活,原本以为该是满足的,可此时真正再次接触到考古,自己才发觉不是这样。自己选择考古专业不就是因为对古文物的痴迷和热爱嘛!能够保护更多古代历史的结晶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而不是浑浑噩噩的在农村过日子。

    这种明悟使得林安雅心底的萌动更加激烈,她突然对高考的恢复更加迫切起来,只有高考才能让她光明正大的回到校园,展现出自己的学识,而不用现在一样很多知道的东西也要假作不懂,白白看着一些珍贵文物因为得不到妥善处理而氧化受损。

    “来,安雅,把这些完整的瓷器登记一下,这都是少有的精品,你也仔细看看,下午就要被互送到省里了。可惜大部分都成了碎片,想要修复太难了。”

    许老一边吩咐林安雅登记一边给她开小灶讲解,里面不仅有明代官窑精瓷,也有唐宋元的精品,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国宝了,看得林安雅又是惊喜又是心疼。可惜这些不是自己的,落宝金钱也不能吸收上面的财气,只有属于自己和无主的宝物才能被空间吸取,要是像千功拔步床那样的不义之财收也就收了,就当是捡漏了。可这里的东西林安雅却不愿用偷取的手段。

    “安雅啊!来来来!”

    “看看,这就是明代的龙纹,王爵不同,这龙纹的样式也不同,与当时政局形势也密切相关,比如国家兴盛,这龙头高昂神气,像南宋******低头称臣,这龙纹也是低头矮角的……”

    难得有这么听话的小徒弟,调研队的人不免都爱教两句,摆摆好为人师的姿态,于是林安雅成了“最忙”的学生,从头忙到晚,也学了很多书本外的东西,甚至还被提点怎么挖盗洞,测墓室的盗墓知识,叫人哭笑不得。

    出土的珍品很多只能匆匆看一眼就被互送走,只有破损的价值低的文物林安雅才有机会上手,像这样的王孙墓都是有严格礼祭要求的,并不是人们想象中什么宝贝都有,由于明末的经济政治形势,甚至这个王孙墓都算得上“穷”了。

    墓葬大半部分在地形变化中毁损,剩下的又遭到了盗取,在清理了破碎残片、氧化的金石铁器后,终于在腊八之前结束了发掘工作,这时不比后世,后世考古发掘缓慢主要是为了保护遗迹,建立当地文化博物馆,是推动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手段。现在可没有那么麻烦,直接毁坏式发掘,有价值的文物全部送往国家的博物馆,经济文化意识浅薄,除非是秦始皇兵马俑或者马王堆这样的大型文物出土遗址才能让国家重视。

    夜晚,下河村,章家。

    “阿平,回来啦!怎么样,怎么样?见到宝贝了吗?跟咱家的一样吗?值不值钱哪?”

    章平生的媳妇儿一边接过男人的衣服,一边小心关上门,迫不及待的询问着,心里像长了草似得,焦躁不安。

    “嘘——嘘——,你傻啊!这么大声让堂屋那边儿听到怎么办?”

    自从爹娘没了,兄弟两就分了房子各过各的,这回出了古墓的事儿,两兄弟都是心活泛的,跟着村人下过墓,捡了不少东西,结果连着被村长和刘专员搜了两遍真正能留下东西的人家不多,章平生就是一个。当时藏东西的时候他都留了一个心眼儿,把两块儿巴掌大的玉石头埋在了灶坑里,第二天搜查时落了下来。这几天干活儿没少听人家说这些宝贝的价值,他也假装好奇打听过,知道是发了大财。

    “对对,看我这嘴”章平生媳妇儿小声说到,两人压死了嗓子说起私话,“这么小的东西真值钱嘛?”

    “那当然,玉石可是精贵物,能当传家宝的。”

    “切——我可不要这死人东西传家,能换台缝纫机就行了。”章平生媳妇儿结婚时没办什么值钱的大件儿,对于能有一台缝纫机是惦念已久。

    “你们娘们儿就是眼皮子浅,没什么缝纫机啊,真得了钱,找人打点去县里找个工作,到时候咱一家都能成了城里人,吃上皇粮。”

    “真的?哎!还是你脑子活泛。”想到能到城里生活,章平生媳妇儿越想越美,可一激灵又是一清,“不对?咱真要有了钱,大哥还能不清楚怎么来的,他要是眼红怎么办,到时候把咱们一告,那不得挨批挨罚呀!”

    “瞎急个啥!只要做的小心点儿,还能发现什么?反正没看到钱,就说我先当了临工表现好提了正呗!等咱们都搬走了,他还能知道什么?”

    ……

    下河村,调研队住处。一行人挤在低矮的堂屋里围成一圈,中间地上摆着一个火盆,寒冷天气里工作很多人手上都生了疮,不时的在火上搓手。

    “这王侯啊,都有自己专有的礼器,一般是玉印、玉钮、玉圭之类,有严谨的级层划分,刻有阴文铭刻,意思是把权柄带往地下。可惜,这次代表王孙身份的玉印没找到,算是一个遗憾,还是保护不到位啊!”

    听到许老的叹息,众人都是一默,放置玉印的墓室就是被村民破坏的地方,玉印也不是易碎品,明显是被盗取或者毁坏了

    “不过还好,总算保住了很多老祖宗的东西,这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以后也能给子孙后代多留些东西,咱们的辛苦就没白费,是有价值的。”

    许老伸手在火盆上烤了烤手接着说:“这天是越来越冷了,好在赶得上回家过年,今天就正式封存了,给咱们安排的车明天来,安安生生过个好年,开了春还得接着忙。”

    一旁的副组长插嘴道:“哪能让您就这样回去,省里文化局的王秘书安排了庆功会,大伙儿都聚聚,就当过个早年。”

    “何必这么破费,再说大家五湖四海的,回家过年就赶不上了。这次怀安王孙墓的处理才刚刚告一段落,剩下的工作还很多,等全部完工了在庆功也不迟……”

    艰苦的发掘工作终于结束,又能很快回家团聚,在座的人员喝着热茶时不时交流一下,气氛很是轻松。

    作为“编外人员”的林安雅却很是不舍,这半个月过得匆匆忙忙却很充实,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尤其是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开明睿智给了林安雅很大的感触,几乎人人都会毫无保留的尽心讲解传授,比之后世导师的“人情”“红包”更显品格,更不要说那些“拿学生论文”“逼迫女学生”的无良之徒。

    “各位老师,明天大家就要走了,有几句心里话对大家说。”林安雅整了整衣角站起来说到,“这段时间,各位老师前辈教会了我很多,我能感受得到,大家伙儿是真心把我当学生看待的,我是真的很开心,能认识各位老师,能学到这么多东西,能把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我真的很喜欢考古这一行,以后有机会我都会继续学,不会放下的,也希望各位老师顺顺利利,以后还有再见的机会……”林安雅忍着眼眶中的泪水勉强一笑,靠的近的女同志直接揽过了她的肩,泪点低的几个都红了眼眶,想到这个调研队也是匆匆聚集,这次回去不少人就要回归岗位,众人都是一默。

    “哎!安雅是个好学生,这段时间帮了咱们不少忙!不过不必伤心啊,这话说的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咱们不论是在哪,心里记得情谊就长存。大家都是党的好同志,哪里需要我们就往哪里搬,聚聚散散本就是人生的一种经历。有缘终会相聚……”许老有心劝慰几句,结果最后说的自己都不知所云,只好匆匆结束了话头。

    说实话,这场相聚对于他们这些考古文化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也算不上多难过,只有这个年纪小小的丫头让人可惜,不论是本身的文化素养还是学习接受能力都让许老心动,这是个学考古的好苗子,他也曾动过收徒的念头。只可惜,自己早就辞了北京大学的工作,这丫头也不是在校学生,不然也不过一封推荐信的事儿。哪怕****的风头渐弱,许老还是谨慎的没有开口提出帮林安雅入学或是收徒的话,实在是自身难安,唯恐招惹麻烦。

    林安雅自然没有想这么多,她早就做好了参加高考的计划,所以在最后许老几人将积攒的几张肉票粮票塞给她时怔愣的反应不过来,在大伙儿的强烈坚持下到不再拒绝,而是想着去村里换成粮山货给他们带上,虽然这时粮食紧张,但农村总比城里便宜些,墙角旮旯都能种些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