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种草药

生活进行时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虽说今年杨绣枝没有参加村里的春播劳动,但这段时间她比参加春播劳动还要忙上许多。

    为了节约用药成本,减少村里的补贴压力,让杨家庄的村民都看得起病。

    这段时间只要是天不下雨,她差不多天天都带着钱小满这个小药童,领着两个赤脚医生上山去挖药材回来移栽或者炮制。

    你还别说,还真让她们几个从山里挖回来不少好药材,有野生的枸杞苗,穿山龙苗、五味子苗。

    她们三个还挖了不少刺五加的幼苗回来移栽。

    枸杞苗是挖得最多的,因为枸杞大面积种植成林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枸杞树的根、茎、叶和果实都可以入药。

    所以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杨绣枝带着两个赤脚医生把开的那片荒地北面栽了一大片枸杞苗。

    她们还种了不少具有消炎解毒作用的草药。

    播种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效的白头翁。

    还移栽了能抑制多种细菌,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银花。

    种植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的穿心莲。

    还有能抑制感冒病毒,大肠杆菌,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板蓝根。

    还种了不少具有消炎作用的桔梗、车前子、蒲公英、鱼腥草等草药。

    草药种下之后,杨绣枝除了隔三差五去药材地里看看长势之外。

    其余的时间差不多跟闺女钱小满几乎天天都泡在山上。

    因为有小满这个福娃娃在,这段时间母女俩还真找到了不少名贵的药材。

    像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紫灵芝,还有具有抗癌、抗氧化作用的杨树黄。

    也找到了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功效的地龙骨。

    有一天母女俩真的是运气好得爆棚,在一个阔叶林和针阔叶林相交的边缘,让两个人找到了一片野生天麻窝。

    天麻是一种特别奇怪的植物,外形像是一根细长的根茎,它无根无叶,它的块茎常年埋在土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它却能开花、结果实、生子,真的是神奇的很。

    杨绣枝左看右看,她还真有些拿不准是不是天麻,于是二话不说,抡起挖药的锄头就挖了起来。

    挖出来的根茎有点像芋头,是那种肥厚的长圆形状,颜色有些发黄。

    钱小满喜滋滋的拿出她自己常看的那本中药图册,翻到天麻那一页对着地上的天麻植株看了又看,比了又比。

    看着看着就说了一句:“没错,就是野生天麻没跑了!这么大一片,老妈,这回咱们又能发一笔小财了!快点,接着继续开挖。”

    杨绣枝卖力的挖了起来。

    她就对着手里的书开始念了起来:天麻是一种兰科植物,它花序穗状,顶生,花常为赤黄色微带绿色,或是浅黄色,茎长30cm左右,苞片圆矩状。

    天麻无根无叶,味甘平,归肝经,被称之为“治风圣药”。

    在《本草纲目》里就有三七养心,人参强肾,天麻补脑的说法。

    而且书上说天麻用途十分广泛,它不仅具有息风定惊的作用,据说还具有祛风通络、平抑肝阳、平息风邪、缓解痉挛的功效。

    钱小满看着图册小嘴巴巴的侃侃而谈。

    接着又十分傲娇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哎呀!我这挡都挡不住的好运气,真是没谁了!

    据说当年神农尝百草以疗民疾,他都尝遍了九百九十九种中草药,唯独没有尝到天麻。

    民间更有“天麻会走 ,种下没有”的传说。

    由此可见野生天麻得有多难得啊!”

    杨绣枝抬头看着她那个臭屁样,不由得就想笑。

    母女俩一共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把这片野生天麻挖完。

    一共得了六七麻袋野生天麻,估计差不多有个三百斤左右。

    挖回来后不能就这样放着,还要及时把它们炮制出来,才能保证天麻最大的药效。

    首先当然是要把天麻都清洗干净,然后分开大小,接着像蒸馒头一样分批把它们蒸透。

    再把蒸制好的天麻趁热切成薄片,在大太阳底下晒干就是一味治病救人的中药材。

    杨绣枝把天麻晒干后,还没过几天,杨老汉正好要去市里的医院找大老刘。

    他要帮村里卖黑木耳和白木耳,还要带着村卫生室里的两个赤脚医生,把比较贵重的草药卖给市医院的药材收购站,换些钱再买些常用的西药。

    杨绣枝也准备跟着他们一起去,她打算把自己炮制好的天麻,还有紫灵芝和其他的药材也一起卖给市医院的药材收购站。

    结果在临行前的前一天的晚上,小满小朋友贪吃,不小心吃坏了肚子,所以第二天杨绣枝就没去成。

    要卖的天麻和草药就只能让杨老汉帮忙带过去了。

    天麻和其他的草药在市医院倒是卖了个不错的好价钱,同时杨老汉也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就是京里有人在大老刘那儿高价又定了两株百年野山参。

    你还别说,母女俩今年进了不知道多少趟山,还真没怎么关注过野山参。

    现在有人订货,母女俩自然少不了又要往山上跑了。

    但能挖到野山参也是要靠运气的!不是你想挖就能挖到的。

    上两次挖到野山参的那两处林子早就不见了踪迹,怎么找都找不到。

    母女俩也不气馁。

    没遇到野山参就挖其他的草药好了,还可以捡蘑菇,打野鸡、猎野兔,山里的好东西多着呢。

    八月底的一天,真是应了那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好运气说来就来了!

    还真让母女俩在山上又遇到两株六品叶的老山参。

    母女俩合起伙来把野山参起了出来,杨绣枝拿起砍刀准备在旁边树上留记号的时候,就发现了上次自己留的记号。

    搞了半天,原来这个地方还是上次她们来过的那个人参窝子。

    看来这两株老山参真是她们该得的!

    ……

    杨志刚兄弟俩自从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上班后,都一年多了,兄弟俩一次都没有回过家。

    杨老太实在是想两个儿子想得慌,又惦记两个儿子的婚事儿,于是打算秋收后去长春看看兄弟俩。

    于是秋收过后,等粮食一分完。

    杨老太把木耳作坊安顿好,就打算立刻动身出发。

    可杨老汉这段时间还真没有这个时间,他没办法陪她去。

    因为晒干的黑木耳和白木耳要卖给市医院;还有村卫生室炮制好的草药要卖给药材收购站;

    加上村里的粉条作坊冬天还要开起来,现在就要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所以作为村会计的杨老汉现在成了村里的大忙人,去长春,他一时半会还真走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