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134章 张彩的发现

半包软白沙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羽翼大明最新章节!

    农历二月,新年的气氛似乎也渐渐的消散了,北京城里,各行各业的人等,该忙碌起来的,都忙碌了起来,总不成一年十二个月,都天天猫在家里过年,更多的人,还是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的。

    整个大明朝廷,仿佛一个犯了冬困悄悄打了个盹儿的巨兽,在这春天到来之际,又开始清醒了过来。

    市井小民要奔波,这官差胥吏同样也要奔波,早先各个衙门早就开衙理事了,各衙门的主官坐堂们,在正月里还能借着应酬,做一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这转了月,要是不想被御史弹劾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去坐堂的好。大人们都这样,那下面办事的人,更是没有理由偷懒了。

    当然,也有例外的。

    就好像吏部左侍郎张彩,他就若是高兴,到吏部转一转,办些公事,那自然是好的,但是,他若是不高兴,根本就不到衙门里去露面,也绝对不会有那个御史吃坏了肚子去弹劾他。这弹劾的奏章可是要经过司礼监了,才能到皇帝的手上,司礼监刘公公就是再糊涂,也不会容忍这些御史们没事就拿自己的身边的第一智囊开刀的。

    是的,张彩是刘瑾的智囊。

    刘公公如今在朝廷上一手遮天,权势逼人,但是,有一点,就是多大的权势也是掩盖不了的,刘公公文化不怎么高。

    大明朝太祖时期,宫内所选内侍,都是不识字的,这是太祖皇帝为了防止内侍干预政事定下的祖制。

    可惜的是,这条定制,没多久就被他儿子给破坏了,永乐大帝靖难,这内侍中出类拔萃,立下巨大功劳的,真的不要太多,比如张狗儿,比如郑和,这些内侍,可谓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内官监的郑和,甚至率领数万人的舰队,将大明的威德散布四海,有了这些人做榜样,内侍的上进心,似乎也就不知不觉的滋长起来了。

    好在永乐大帝对内侍比起他爹要宽厚的得,对于内侍们的上进心,他干脆大笔一挥,允许教官入宫教导内侍读书识字,这从此定为常制,这让才大明的内官,从此脱离了文盲的泥沼。

    宣德年间,宫里更是设置内书院,由翰林学士教导宦官研读《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这内侍们的文化,才蹭的一下,提高起来。

    不过,这内书院和刘公公却是没多大关系的,原因很简单,内书院入学,有个年纪限制,有资格入学的,都是十来岁的宫人。众所周知,刘公公可是三十来才自己切了入宫了,赶不上趟了。

    所以,入宫前刘公公的见识阅历如何,入宫后大抵就是如何了,至于如今被刘公公大力推行的“新政”朝里头稍微有点眼光的,都有些不屑,新政里有些内容还是好的,可就未必是刘公公自己想出来的,如果没有猜错的,应该就是刘公公身边的张彩和一帮投效刘瑾的读书人折腾出来的。

    不过,这也由此可见,这张彩,在刘瑾眼里,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了。说是智囊,文胆,那是绝对不为过的。

    因为这个缘故,张彩出入刘瑾的外宅,基本上都不用通报的,而此刻,这张彩就没有去吏部点卯,而是晃晃悠悠的走进了西城外刘公公的外宅。

    除了在宫里和豹房里,刘瑾有自己的住所之外,真正被他看作是自己家的,只怕还是这占地百余亩的外宅了,如果不在皇帝身边伺候,那大部分的时候,刘瑾都是在这宅子里头窝着,至于司礼监的公事需要刘瑾批示的,也毫不意外的送到这里。

    张彩呆在这里的时候,比呆在吏部的时候要多的多了。

    不过,他今日来,却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前几日李公公和他闲聊的时候,提到了钱宁,自然也顺便提到了那个最近窜起来的锦衣卫钱无病,他当时只是听的有些耳熟,也不以为然,等到回到家中,这种感觉他更是强烈了,以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他非常肯定,在刘公公提起这个人之前,他就听说过这个名字。

    如果是一般无关紧要的人也就算了,但是这个人突然窜了出来,做到南镇抚司镇抚这样的位置,张彩觉得有必要重视一下,要知道,一年以前,他也不过是吏部文选司的郎中,比起这南镇抚司镇抚的品衔,还低了一截呢,而他做到郎中这个位置,可是整整花了二十年的时间,虽说武人容易幸进,但是,这也太离谱了一些。

    而刘瑾言语中,也微微流露出了招揽之意,只是当初派去办这事情的人,将事情办得差了,说到这里,刘公公将东厂的那余大档头,狠狠的骂了几句,事情到这里,似乎也就完了,招揽不到就招揽不到,刘公公的麾下,又不是欠缺了此人就不行了,少了他张屠夫,难道刘公公还会吃带毛猪么?

    但是,他回去之后,凭着自己的记忆,硬是从如山的文牍里,翻出了有这钱无病名字的那一张来。

    那是应天府推官栾玉平请开市肆门摊税的折子,这折子第一次送了上来,刘公公看到其中的好处,是批红了的,刘公公事情那么多,这些事情过了未必就还记得,而他后来倒是追究了一下下文,应天府那边递上来的折子,这市肆门摊税在应天府似乎倒是推行了下去,没有遭遇到多大的反弹,似乎,那个协助那个推官推行这市肆门摊税的锦衣卫百户,就叫钱无病。

    再查一查如今身为南镇抚司镇抚的钱无病的履历,果然曾经在南京任过职,而且,是南京锦衣卫千户所的百户,毫无疑问,此钱无病和彼钱无病,就是同一人。

    刘公公或许不清楚,但是张彩却是清楚的,一项在诸多官员勋贵身上剜肉的法令,能够推行下去,那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负责还是那么屁大点官儿的锦衣卫百户,这法令能够实行,要么就是那些勋贵官员们,根本不在乎这点银子,要么就是,那些勋贵官员们,不愿意为了这点银子,和这个钱无病交恶。

    事情的真相如何,那得查查才知道了。

    张彩以刘瑾的名义派出了人手,去南京去查查这件事,而如今,查到的结果,用六百里加急传送了回来,张彩一接到消息,屁股再也坐不住了,立刻就朝着刘瑾的外宅而来。

    “你来了,来看看这折子,在过年了才消停几天,这些家伙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了!”刘瑾见到张彩进来,掸了掸手中的一个票拟,仍了过来。

    张彩接过来一看,那是内阁报来的今年各地县令的补缺名单,只是这长长的名单中,有几人的名字,已经被刘瑾用红笔重重的勾勒了出来,张彩看了这几个名字,觉得有些眼熟,再一琢磨,心中恍然大悟,这不都是去年刘公公立威的时候令东厂抓了几个官儿,朝中许多官儿都上书论救,这些人可不都是那些上书的人吗?

    “他们以为杂家的记性不怎么样,哼,却没想到,杂家的记性好着呢,你看这个,王守仁,那是王华那老家伙的儿子,我好像把他贬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了,这家伙把他的名字塞进来,想夹带私货,真当杂家是个摆设么?”

    “泸州县令!?”张彩笑了笑,“多大点事儿,公公为这事儿郁结,可不大划算了,公公忘记前些日子我说的话了,对这些官儿,一味的打压,只能让他们对公公心生怨气,打压过了,适当的给他们点甜头,没准他们也就觉得,和公公作对,是远远比不上跟随公公办事的好处的!”

    “你的意思,叫我假装没看见!”刘瑾脸色有些不大高兴,这也就是张彩,这要是别人,他一大脚丫子就踢过去了。

    “偶尔难得糊涂,也是好事!”张彩温和的笑道,好像对刘瑾的不渝没什么反应。

    刘瑾盯着他,过了一会儿,似乎是想通了,也许,他也觉得张彩说的有道理吧!

    “好吧,就给他们一点甜头尝尝,不过,这事情可得给他们点明,可别以为是蒙混了我,杂家心里头一本账清楚的很呢!”

    刘瑾红笔在奏折上批了一下,这叫“批红”,意思就是这内阁送来的票拟,皇帝已经看过了,并且表示同意。司礼监掌握着批红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刘瑾如今权势遮天的重要原因,他是司礼监的掌印,很多时候,他可以帮助皇帝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做出决定,而当今皇帝,可不管你什么紧要和不紧要的事情,一股脑儿的将处理这些事情的权利,都丢给了刘瑾。

    看到刘瑾哗啦啦的忙着手中的事情,张彩安安静静的站在一边,也不说话。

    “有事情么?”刘瑾又批完一个票拟,见到张彩还没走,有些奇怪的问道。

    “有!”张彩点点头:“我查到一点事情,我估计公公应该有兴趣!”

    “哦,是关于什么的!”刘瑾满不在乎的问道,手里却是没有听。

    “是关于南京镇守太监王岳和现在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钱无病的!”张彩回答道。

    刘瑾停住了走,一张老脸转了过来,脸上阴晴不定:“他们两个,怎么凑到一起去了,你给我原原本本的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