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决战昆玉城(九)

飞飞DW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北冥大帝最新章节!

    第十六章决战昆玉城(九)

    即使北冥玉有着空前强大的海军军团,但是现在他所面临的的问题是:他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内湖,这句意味着他的大量水军军团在神州大陆的内湖几乎要被削弱一般的力量,这对北冥玉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所有人应对这个问题都十分的焦急。

    曹天颐方面军队人数少,军粮又很困难,战争如果旷日持久地僵持下去,对曹军不利。面对这种情况,曹天颐本人曾一度动摇,打算退守许都。曹天颐的谋士醉仙先生和云影为他分析战争的前途,认为这次战争是打败爱丽丝的好机会。他劝曹操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后胜利。曹天颐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坚定了和爱丽丝周旋到底的决心。他一面命令部队继续固守官渡,一面密切注视敌人的动态,寻找有利时机,进行最后决战。

    北冥玉军队人数众多,水军船舰又高又大,在兵力上仍然处于优势。面对着这样的强敌,曹天颐把水军分为11队,每队都配备火铳、长弓、大弩,作战的时候,先发火铳,再射箭,最后是白刃厮杀。曹天颐部下的大将徐宏首先率军出战,击败了北冥玉的先锋部队,杀死1500人,缴获一艘大型战舰,胜利回营,曹军士气更加旺盛。在一次战斗里,北冥玉的勇将虎鲨冲到朱元璋乘坐的战舰面前。由于水浅,北冥玉的战舰搁住了,动弹不得。牙将韩成为了保护朱元璋脱险,自己穿戴好朱元璋的衣帽,跳入水中。敌军以为朱元璋已经投水,就放松了围攻。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敌军战船才开始后退。

    趁着江水涨潮,曹天颐的战舰才驶离了险地。

    北冥玉对于这种胶着状态十分的头疼,于是他就找来了千面先生问道:“不知道千面先生对于现在的情况有什么想法?”

    千面先生先是向北冥玉作揖然后回答道:“由于神州大陆的内湖情况很复杂,所以想要带着大量的船舰进入了的话必然会十分的不方便,所以这个方法是万万不能用的。”

    “不过。。。”

    “不过什么?”北冥玉还起得看着千面先生。

    “哦,没什么,只是我以前听王小宝说过他们家乡的一种职业,也许能够用在这场战役之中。”

    ”哦!还有这种事情,快点把王小宝找来,我要好好问问他。”

    没过多久,王小宝就来到了北冥玉的营帐之中。

    北冥玉看到王小宝进来,立马迫不及待的问道:“我听千面先生说你们家乡有一种职业可以用于这场战役。”

    王小宝想了想边点头说道:“恩,没错。”

    “我们家乡的这种职业叫做蛙人!”

    “蛙人?”

    所谓的蛙人,就是担负着水下侦察、爆破和执行特殊作战任务的部队,因他们携带的装备中有形似青蛙脚形状的游泳工具,所以称之为“蛙人”。长时间在水下游动而戴着面罩、备有脚蹼、橡皮衣、氧气筒等担负特殊任务的两栖部队。

    蛙人部队肩负的任务极其隐蔽、危险:在敌后方海域、地区进行侦察,消灭机动发射装置、防空设施、水利工程、指挥所等。为此,要求蛙人们必须具有娴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超人的身体素质。因此,蛙人部队挑选队员时是极其严格的。

    由于执行任务的特殊要求,加入中国“蛙人”的志愿者必须在野外训练基地接受“兽营”式训练的考验,散打、擒拿、格斗、刺杀等军事科目是每个“蛙人”所必须掌握的。

    “蛙人”部队每年都要在气温最高的时节,接受长达25周的战术基础训练和海上武装洇渡训练,“蛙人”将这一训练计划统称为“海练”。“海练”的最初几周,队员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完成30个引体向上、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200次马步冲拳。

    在“蛙人”的训练营地20x40的游泳池中,“蛙人”要根据要求潜入5米深的水下,在一根绳子上按要求精确尺寸系上6个结,再按教练的信号将其解开。在进行携带氧气瓶潜水训练时,教练常会“狠心”拔掉“蛙人”的氧气管,或关掉供氧旋钮,或扯掉氧气罩。

    听到王小宝这么一说,北冥玉惊讶的看着王小宝说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要训练出一批蛙人部队?”

    “恩,没错。”

    。。。。。。。。。

    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选择作战方向、制定作战方针以及实施作战计划都必须随敌变化而变化,纸上谈兵、墨守陈规、按图索骥,只能被战争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孙子特别强调:“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10]韩信娴习前代兵法,但从不盲目照搬。在临晋之战、井陉之战和潍水之战,都遇到了河川,韩信分别采取偷渡、背水阵和水攻三种不同的战法赢得了胜利,三次江河地区作战,三种不同打法,变化多端,异彩纷呈。而同是声东击西的战术,在还定三秦之战和临晋之战中就互异其趣。

    作战是一场十分复杂的军事行动,天时、地利、敌情,变化莫测,谁能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做好充分准备,谁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获得胜利。综观韩信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并不是依靠特殊有利的政治条件、外交条件或强大的军事实力,而是主要依靠自己主观上的正确指导。在韩信指挥的所有战役中,除了陈仓之战、灭代之战和垓下之战外,其他各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寡胜众、以劣胜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灭魏时的陈船蒲坂,暗渡夏阳;灭赵时的背水布阵,奇袭敌营;灭齐时的因机立胜,出其不意;潍水之战时的沉沙断流,半渡而击;垓下之战时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不论是以寡击众,还是以众击寡,均是以智取胜。所有这些出神入化的战法,韩信无不根据作战对象的兵力多寡,主将的用兵方略、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因时、因地、因敌而异,充分显示了军事权谋家的因敌变化,灵活用兵的特色。

    在攻心夺气不能屈人之兵的情况下,在“伐兵”问题上,韩信总是根据敌我力量的强弱,采取不同打法,灵活机动地战胜敌人,努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事实雄辩地证明,在力量优势、态势有利、主观指导高明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损失小而战果大的胜利。垓下之战,汉军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是,韩信并未因此死板地采用四面围攻的打法,而是针对楚军战斗力很强的特点,以围三阙一、虚留生路的战术,正面佯攻,两翼包抄,将楚军击败,挫其锐气。然后围而困之,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兵少粮尽,加之听到四面楚歌,军心更加涣散,纷纷逃亡。项羽见大势已去,在逃跑途中自刎于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