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朝会

尘昏白扇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龙游大明最新章节!

    “好、好,不错。我儿用心读书,父皇甚是欣慰!”听到朱厚照流畅响亮的背书声,朱佑樘龙颜大悦,抚弄着胡子笑道:“你的事迹,阁老们已经知道了,方才还说你天资高绝,是社稷之福呢!”

    朱厚照半信半疑看着朱佑樘:“那个,他们不是来告状的吧?”

    “是张升找他们诉一诉苦而已,人之常情么。不过内阁倒没说什么。正好,父皇想跟你说说,后日朝会,你随朝如何?”

    “父皇要孩儿随朝?”朱厚照奇道。这可是少有的事。通常只有重大庆典的时候,太子才在大朝会上露个脸,率领群臣向皇帝贺喜。其他时候,就没这个机会了。以前成祖朱棣的时候,太子朱高炽偶尔也有机会随朝观政,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情形就很少出现了。

    “你不愿意?”朱佑樘看着儿子。

    “没有没有,孩儿愿意。能给父皇伴驾,是孩儿之福!”小朱连忙答应下来。加强学习当然是好事,他怎么会推辞?

    大明的朝会分好几种,有登极、大朝、常朝、燕朝等等。登极不用说了,大朝就是指逢年过节比如元旦、端午、冬至还有皇帝寿诞等特定时间才有。平时一般都是常朝和燕朝两种。

    常朝制度因时而异,现在的朱佑樘,身体不好,偏偏勤勉得很。每月常朝不下六七次,基本上就是每隔三、五天来一次。因为常朝不像燕朝,只是几个大佬专门商量事,范围很大,几乎涵盖了在京百官,所以也叫朝会。

    大半夜的,大概三点刚过,文武百官就要在谨身殿外依次站好,等鸣鞭声响起,才缓步走进紫禁城。四品以上可以进殿,五品以下就站在外面丹墀上。

    能进殿的有站东边的六部都察院堂上官、十三道御史、监察御史、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应天府、翰林院、春坊、光禄寺、钦天监、尚宝司、······西则五军都督、锦衣卫指挥、各卫掌印指挥、给事中、中书舍人。又令礼部置百官朝牌,大书品级,列丹墀左右木栅上,依序立。

    百官从谨身殿正门进入,朱厚照则在刘瑾和高凤的陪同下,从东侧门进入。先上丹墀,率领百官朝朱佑樘行一跪三叩礼,礼毕,依朱佑樘左侧站立。(以上据《明史·嘉礼一》所载,根据小说需要,略有增减。)

    他一露面,刘健等数人不由得一怔,瞬间交换了一个眼神,嘿嘿,这倒是意外之喜啊。本来不指望朱佑樘会让太子伴驾随朝的,昨天谢迁李东阳的话,也不过是一招闲棋而已。却不料万岁爷听风是雨,居然还真把这位小爷给拉来了。嗯,待会儿效果一定会更好!

    进入正题,百官有事就汇报,没事也听听最近处理的国家大事进度。要是有秘事,可以赴御前近奏,或者朝后单独奏对。

    小朱平时就起得早,今天也不觉得什么。行了礼,站在高高的丹墀上,看着下面紫袍乌纱的官员们,大都鬓角已经白发斑斑,心里暗叹这时代也太不人道,大半夜的就起来折腾,繁文缛节太多。而且这大起又没什么实际作用,就是把所有人召集起来走走过场。真的要处理大事,还是那几个阁老部堂们在燕朝时候商议决定,现在搞这么大排场真没意思。

    他这里感慨着,身旁都知监太监黄荣站出来喊道:“百官有事早奏!”

    一声喊毕,朝会开始按照既定流程开始。内阁首辅刘健出列,奏报了明年乡试有关事宜。每科乡试都安排在秋八月进行,按说时间还早。但明年就是大比之年,大明科举规定,乡试之前还有县试、府试、院试三场。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全国的读书人们都要开始备战备荒,有功名考中秀才的要专心准备乡试。没功名的要努力过了县府院三场考试,取得秀才功名才能参加乡试。

    想想看吧,那是全国读书人呐,好几十万,那年月有没有什么先进科学设备,全凭人工一笔一划登记造册,再安排试卷考题考场等等事宜,而且这头三场又不是全国统考,必须派出大量学政官员全国巡视。疆土又大,近的个把月,远的少说三几个月都是常事。因此国家才没办法,三年一科考。这时候不准备,怕到时候忙得裤带松了都没时间提。

    不过这是题中应有之意,朝会上拿来宣布宣布,大家好有个准备。朱佑樘当场表示同意,并委派内阁拟出明年的科考章程和巡视成员名单,只等内宫用印就颁发全国。

    接下来就是刑部奏报上个月云南灾变善后情况。上个月云南多个地方发生旱灾,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历来脾气大,动不动就造反。趁这回灾害就闹了十几起民变,幸好都镇压下去。当时朱佑樘特派刑部侍郎樊莹巡视云贵,查官吏,问疾苦,搞几个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给百姓一个交代,理顺一下民风。樊莹这趟差事办完,特来复旨。

    看看过场走得差不多了,黄荣又站出来,正要喊“无事退朝。”站在门边的监察御史贡安甫肩膀一动,忽然站出来:“臣有本奏。”

    这倒是个小小意外,朱佑樘愣了一下,百官也纷纷侧目。因为贡安甫是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正七品,职责是·····正风俗,振纲纪。凡朝会纠仪,祭祀监礼。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太祖朱元璋定的规矩,御史可风闻奏事,说错了也没事。

    所以在朝廷上,品级低而能进殿的,也就是监察御史他们了。而一般他们说的话,必然都是些难听的。所以文武百官纷纷竖起耳朵,看这厮今天要跟谁过不去。

    “贡爱卿有话就说。”朱佑樘淡淡笑道,心里也嘀咕今天不知哪个背时的要倒霉,被他参倒。

    “遵旨。圣人云‘巍巍乎,尧舜之有天下也!’又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此皆圣人之貌德也。近来臣等有闻陛下停了太医院的调养,已经诧异。更听内宫都知监有小黄门口口相传,陛下常夜游于御园,必至大汗淋漓而止,臣等闻之讶然不信。今臣斗胆,伏乞陛下为臣正之,若无此事,臣当参奸人谣言谤君之罪!”

    朱佑樘父子愕然,黄荣却吓得两腿颤抖不已。他就是都知监太监啊,下面几百号人都归他管。这是哪个杀千刀的背底下嚼皇家的舌头根子,可不是要了他的命吗?

    下面文武百官谁会在意黄荣吓成啥样,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看向龙座,朱佑樘的脸腾地通红。

    “咳咳,这个么,贡爱卿听到的,也不算错·····”

    “嗡”地一阵,全体干部们也忍不住互相嘀咕起来。只听朱佑樘接着说道:“朕近来也颇看一些子集、小说,也有云动静相如,健体强身的道理,朕一直不豫,就寻思尝试一二无妨。确实走了几天,这效果么,也还有些。”总算他没出卖儿子,自己扛着。接着又道:“不过么这有何不妥么?”

    “陛下,天子岂是寻常人可比?陛下一身系四海之望,托兆民之福,行也当有威;动也当有仪!岂可学寻常粗鄙百姓随意为之?”贡安甫居然咄咄逼人。

    朱厚照刚才呆了一下之后,立刻偷眼观察,他觉得事情好像没这么简单。因为走走路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就算是知道这个时代很苛刻,很古板,也不至于要怎么样吧?何况是堂堂皇帝一枚,这几分面子都不给吗?

    他注意力一集中,马上就发现了问题。西边的武将们一个个莫名其妙错愕不已,想来是没什么思想准备。可东边的一小撮交头接耳之后,立刻恢复神色淡然,眼睛里却透着精明。尤其是昨天跟自己过不去的那个礼部尚书张升,简直是镇定得太厉害了,跟面瘫差不多。

    小朱心头一阵雪亮,他妈的这是早有预谋,冲我家爷俩来的!

    想到这里,朱厚照忽然站前一步:“贡侍御,天子重威仪固然不错,可是难道天子就不许强身健骨了么?”

    贡安甫可正要他接话,眉毛一扬,正色说道:“太子,陛下固然需要强身健体,然身份贵重,岂能随意施为,损了天家的体面。”说到这里,戴珊顿了一顿,眼神晃了朱佑樘一下,继续说道:“而且,而且臣听说陛下此举,也不是看书看来的,似乎是太子劝说的。”

    朱佑樘老脸一红:“这个么······”

    “是,臣也听说,太子自己在东宫打熬筋骨,行径也颇为过分,竟双腿倒吊床梁,上下牵引全身,彼时情景,何其险也?臣等思之,真是不寒而栗!想太子何等身份,居然行此乖离之事,传将出去,天下百姓作何想法?”忽然之间,竟然又有人蹿出来说道,此人也是监察御史,弘之十二年进士史良佐。

    “倒吊床梁?”身为宽袍大袖礼仪教化下的大明文官们听了这个奇妙的词语,表情丰富极了,有瞪眼的,有喔形嘴的,有忧心忡忡的,还有怒不可遏的。

    ;